【記者趙宏進/中市報導】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骨科部啟動「多主治醫師協同手術機制」,三位醫師為一名57歲婦人因交通事故導致雙手多處嚴重骨折與脫位,急救手術完成時間,由傳統五小時縮短為一小時,術後三天出院,開創全臺醫療新紀錄!
市醫機器人微創脊椎中心助理副院長暨骨科主任張建鈞表示,這名住嘉義的患者經急診救治,診斷為粉碎性複雜性骨折,由骨科部蘇伯翰、江晟弘、毛睿廷三位主治醫師同步進行左右手微創手術,僅一小時即完成四處骨折修復。
張建鈞強調,該項手術成功的最重要關鍵,在於醫療團隊會先取得術前跨專科共識會議把關,再嚴格執行;此創新機制最大亮點優勢,除了三位主治醫師同時操刀難度高、手術時間縮短以外,也大幅減少患者疼痛與麻醉副作用和快速復原,並降低醫療人力負擔。
蘇伯翰醫師指出,該名傷患送至本院急診後,即時進行復位與石膏固定,並於24小時內安排開刀,採用「多主治協同手術模式」,由三位主治醫師同時操作左右手四處骨折微創手術,縮短手術時間至約一小時,協同分工可加快病患恢復速度,並提升安全性。患者傷口小、出血少,隔天即可開始復健,三天後平安出院,恢復良好。
張建鈞說,市醫以創新協同手術模式為特色,整合各專科醫師團隊,將過往需單人分段完成的多部位骨折手術,轉化為多主治醫師並行執刀,讓手術時間與麻醉時間同步縮短,進而降低併發症與出血風險。此模式也減輕護理與麻醉科人員負擔,讓手術室與病房運作更有效率,成為醫療人力吃緊時代的重要解方。
市立醫院9月24日開始營運以來,骨科部已完成逾50台手術、超過600人次門診,成員包括11位骨科主治醫師與近50名醫護同仁,中心導入羅莎機器人、3D導航及4K影像系統,以「更少時間、更低負擔、更好品質」為目標,持續為市民提供即時、安全、專業的醫療照護。
張坤正院長強調,市立醫院的使命不僅是救治急重難症,更致力打造
「全齡全程健康照護」的新標竿。院內24小時專業團隊隨時待命,從急診、手術到術後復健,提供臺中市民最即時、最安心的醫療服務。
圖一:市立醫院堅強的骨科部團隊,由張建鈞副院長(右六)領軍、蘇伯翰醫師(左六)、江晟弘醫師(右八)等與病患合影。
圖二:張建鈞副院長(右一)帶領骨科部團隊蘇伯翰醫師(左一)、江晟弘醫師成功為病患完成複雜性骨折微創手術。
圖說三:患者手術治療前與治療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