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新聞

專題報導

智慧分享

宗教藝文

人物專訪

健康養生

溫馨關懷

生活娛樂

房產理財

綜合新聞

記者群

中國醫藥大學癌症生物研究中心王紹椿教授科研團隊,致力於癌症標靶治療研發新策略,榮獲國科會「2025未來科技獎」殊榮

2025-10-01 | 頭版新聞, 健康養生, 生活娛樂, 綜合新聞

張德欽社長特別肯定讚賞王紹椿教授研究團隊在洪明奇院士、王紹椿教授所領導的團隊、用心積極造福地方,受到社會各界人士掌聲。
【記者張德欽、張珊瑜、張祐瑄、張耿慈、趙宏進/中市報導】中國醫藥大學癌症生物精準醫學研究中心王紹椿教授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能夠精準辨識甲基化EGFR(meEGFR)的單株抗體,於細胞實驗顯示對三陰性乳癌(TNBC)及其他實體腫瘤細胞有顯著刺殺效果,此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榮獲今年國科會「2025未來科技獎」殊榮,將於10月18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接受頒獎表揚。
王紹椿教授研究團隊在洪明奇院士的指導下,獲選今年國科會「2025未來科技獎」的技術名稱:「以甲基化EGFR為三陰性乳癌腫瘤生物標記及癌症標靶」。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博士後研究員林佑哲、資深研究助理李浤維與沈宜君,及林志偉助理教授。
三陰性乳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約佔所有乳癌患者的15-20%,缺乏荷爾蒙受體及HER2表現,病患復發率高、預後差,急需創新療法。洪明奇院士實驗室長期聚焦於癌症生物重要機轉,先前研究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精氨酸198與200(Arg198/Arg200)發生甲基化修飾時,會驅動腫瘤惡性進展並造成藥物抗性。這一重要發現,為包括三陰性乳癌在內之惡性癌症找到全新的生物標記與治療切入點。
基於此關鍵機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創、能夠精準辨識甲基化EGFR(meEGFR)的單株抗體,並進一步將其應用於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的開發。此專一性抗體能有效結合腫瘤細胞中的甲基化EGFR,並在與藥物毒素結合後展現顯著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近期實驗顯示,抗甲基化EGFR 的藥物複合體在細胞實驗中展現顯著毒殺癌細胞效果,相較於其他臨床常用的傳統EGFR抗體之藥物複合體,更具腫瘤內吞與殺傷能力,為TNBC精準治療開啟新契機。
此項研究成果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揭示了癌症標靶的新面向,也在應用端展現臨床藥物開發潛力。meEGFR抗體的開發,不僅能作為病理診斷的新型生物標記,亦可望成為新一代精準治療藥物的基礎,提升台灣在抗體藥物與癌症治療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今年國科會「2025未來科技獎」共有500組研究團隊參賽,最終評選僅有83隊獲獎,競爭相當激烈;中國醫藥大學癌症生物研究中心科研團隊脫穎而出獲得肯定,象徵此研究在「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上的重要里程碑,更凸顯出醫學研究與臨床需求緊密結合的價值。
本研究接受教育部癌症生物精準醫學特色研究中心支持(洪明奇院士擔任總計劃主持人)。王紹椿教授懷抱信心說,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深化抗體優化與ADC前臨床研究,並結合專利布局與技術移轉,加速新藥開發進程,期望早日造福廣大癌症患者。
圖文:中國醫藥大學癌症生物研究中心王紹椿教授科研團隊,致力於癌症標靶治療研發新策略,榮獲國科會「2025未來科技獎」殊榮,張德欽社長特別肯定讚賞王紹椿教授研究團隊在洪明奇院士、王紹椿教授所領導的團隊、用心積極造福地方,受到社會各界人士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