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德欽、張珊瑜、王德寬、張起凰、許麗秀、林荐丞/雲林報導】近日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因颱風「樺加沙」豪雨影響,壩頂發生溢流,洪水湧入下游造成光復鄉市區嚴重淹水與橋樑破壞,並導致數十人傷亡與失聯,再度凸顯堰塞湖防災風險的重要性。為防範類似災害重演,雲林縣政府災害防救辦公室於10月3日下午在縣消防局3樓災害應變中心召開 114年度第3次工作協調會議。
雲林縣召開跨單位會議 強化草嶺潭堰塞湖防災應變雲林縣召開跨單位會議 強化草嶺潭堰塞湖防災應變會議由副縣長謝淑亞主持,邀集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草嶺潭堰塞湖鄰近鄉鎮古坑鄉公所及林內鄉公所、與縣府各局處及各相關單位進行專案報告與討論,立委張嘉郡特出席會議表達關心。
會議首先由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就「草嶺潭堰塞湖溢流應變處置作為」進行專案報告,並說明現有警戒資訊與應變計畫。古坑鄉草嶺潭,同樣是一處因地震、豪雨及土石崩塌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歷史上曾於1862年、1942年、1979年、1999年(921地震)及2025年(0708豪雨)先後形成,之後均因自然溢流下切而逐漸恢復清水溪通洪能力。
會中並討論防災疏散規劃及確認跨單位分工,謝副縣長指出,依農業部修正規定,各單位需落實平時整備,並於土石流、大規模崩塌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執行警戒區域劃設、疏散撤離、安置等作業。並喚醒各機關、團體與公所應有的權責作業,並依規劃配合疏散、安置與防救災工作。必要時可動用國軍車輛協助撤離,國軍需預先規劃相關配套措施。
謝副縣長表示,草嶺潭歷史上多次因豪雨或地震形成堰塞湖,縣府將持續透過監測與跨單位合作來提升應變能量。同時呼應公所的意見,請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增加堰塞湖影像監測的點位,及建立資訊傳達的管道,雖然目前草嶺潭已因自然溢流逐漸恢復清水溪的通洪能力,但縣府將持續保持高度警戒,以確保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圖文:雲林縣召開跨單位會議 強化草嶺潭堰塞湖防災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