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新聞

專題報導

智慧分享

宗教藝文

人物專訪

健康養生

溫馨關懷

生活娛樂

房產理財

綜合新聞

記者群

市議員張玉嬿、謝志忠、黃守達、王立任質詢指出,不少市民反映「不知道環保葬以後要怎麼拜?」

2025-10-15 | 生活娛樂, 綜合新聞

【記者張德欽、張珊瑜、張祐瑄、張耿慈、黃園淋/中市報導】台中市府推動環保葬多年,市議員張玉嬿、謝志忠、黃守達、王立任10月15日質詢指出,不少市民反映「不知道環保葬以後要怎麼拜?」感覺冷冰冰,建議設置公共數位螢幕,家屬可以上傳親人的照片、生平故事,再導入QR碼提供追思,滿足「被記憶」的情感需求;民政局長吳世瑋當場允諾辦理。
張玉嬿表示,台中推動樹葬、海葬等環保葬已經好幾年了,雖然人數每年略增,但實際選擇人數比例約18%,依然遠遠低於傳統塔葬,很多民眾反映他們不是反對環保葬,而是循環樹葬以後看不到、冷冰冰,「不知道要怎麼拜?」
她又說,我們鼓勵民眾環保葬,可是大部份的人還是習慣具象化,「看不到」的感覺好像失去祖先,建議應該透過公共數位藝術牆集體追思來輔助家屬,加入故事、情感和陪伴,達到情感的寄託。
張玉嬿舉例,園區設置數位螢幕,家屬可以上傳親人的照片、生平故事或一段追憶文字,以數位方式提供追思,滿足「被記憶」的情感需求,也可考慮導入QR碼追思系統,讓子孫掃一下碼,就能看到過世親人的生平、家族故事。
謝志忠、黃守達、王立任也強調,這樣不僅環保,也不破壞環境,還多了溫度與科技感,身後仍然有愛、記憶和永續保存,如此比較能真正打動市民的心,進一步提升環保葬的接受度。
此外,議員指出,喪家在買骨灰罈時,都會碰到殯葬業者強調要多加購內膽才能防震,價格從數千到數十萬元都有,但新建納骨塔抗震六級,應該算是「耐震宅」,不是「危老屋」,要求市府掛保證,祖先在公立納骨塔不需要住華豪罈也能安穩不搖。
吳世瑋回應,買貴的骨灰罈不一定比較耐摔,市府建的納骨塔是「公辦耐震豪宅」,塔體和櫃位固定設計保證沒問題,祖先一定能住穩。

圖文:市議員張玉嬿、謝志忠、黃守達、王立任質詢指出,不少市民反映「不知道環保葬以後要怎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