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版新聞

專題報導

智慧分享

宗教藝文

人物專訪

健康養生

溫馨關懷

生活娛樂

房產理財

綜合新聞

記者群

婦人無明顯徵兆 健檢驚見肝曲5公分腫瘤

2024-12-06 | 智慧分享, 健康養生, 生活娛樂

【記者趙宏進/中市報導】台中一名51歲劉姓婦人,於診所做定期糞便潛血健檢發現異常,趕緊轉到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就醫檢查,在肝曲部位確認一顆5公分大的腫瘤,施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成功保留右側健康臟器,乾淨消除腫瘤,醫師強調若晚一步可能就會演變為大腸癌。
劉姓婦人平時工作忙碌,在近幾個月發現每日如廁次數變多,糞便呈現散狀不成形,以為只是單純的腸胃不適。至澄清醫院掛號胃腸肝膽科,經黃仁杰副院長檢查在肝曲部位,也就是橫結腸接升結腸的直角,朝左側水平前進轉彎處,長了一顆5公分大的腫瘤,儘快為患者安排手術治療。
肝膽腸胃科張安迪醫師表示,肝曲的腫瘤因為位置特殊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大腸鏡檢查時需特別仔細注意,如沒能及時發現並治療切除,將會持續擴大演變成惡性癌症,千萬別掉以輕心。
張安迪強調,如果透過傳統切除手術,必須將肝曲連同右側升結腸與盲腸都切掉,為減少損傷,並且以保留臟器為前提,經充分評估確認無癌細胞後,採最低傷害的迷你微創內視鏡手術方式治療,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將病灶從正常黏膜層慢慢剝離,完整切除異常組織,是最適切的治療方式。
所幸術後隔日病理報告確認劉女士腫瘤為良性,僅住院一晚,復原後就迅速回到工作崗位,對微創手術的效果感到很滿意。
張安迪強調,這項迷你微創內視鏡手術ESD是從人體自然孔進入腹腔,以無額外傷口的方式進行手術,能達到無外傷、保留臟器、康復速度快、治療效果佳等目的,相較傳統切除手術對患者來說有更多好處。
張醫師提醒,預防篩檢比治療更重要,這位劉女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她就是因為有及時做健檢,才能盡早發現,所謂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高風險群包括家族史、高齡者、肥胖、菸酒等,而透過大腸鏡能檢視全大腸結構,能及早診斷腸癌徵兆。
早期大腸癌如能儘早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國健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善用資源踴躍接受檢查,另外也建議至少安排1次大腸鏡檢查或全身健康檢查,可以更全面偵測腸道健康。

圖一:張安迪醫師指出,婦人無明顯徵兆,定期健檢卻驚見肝曲5公分腫瘤。
圖二:張安迪醫師與患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