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宏進/中市報導】40歲張先生日前到綠島潛水活動,由於行程匆忙,從水中上浮時速度太快,上岸不久就出現頭痛、倦怠、關節痛、和皮膚紅疹及發癢等症狀,以為可能是趕行程太勞累而導致身體不舒服;經檢查發現係得了「潛水夫病」,治療後獲得大幅改善,恢復正常生活。
台中市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黃贊文部長表示,「潛水夫病」又稱為減壓症,發生原因是因為在深度潛水時,呼吸所用氣瓶裡的氣體會隨著壓力上升溶解在血漿裡面,若是上浮時速度太快造成減壓時間不足,,此時就會出現四肢肌肉關節痠痛、皮膚搔癢及紅疹、倦怠、頭痛與頭暈等症狀。
嚴重者可能還會出現肢體癱瘓或麻木無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胸悶、胸痛、休克甚至死亡,有些輕微減壓症若不接受治療,可能導致慢性減壓症,包含股骨頭壞死、中樞神經退化及記憶力衰退等問題。黃贊文呼籲熱愛潛水的朋友們要特別注意「潛水夫病」所帶來的身體傷害。
高壓氧中心李祥安主任說,高壓氧治療「潛水夫病」是讓病人進入高壓氧艙內呼吸純氧,藉由提高壓力將阻塞在血管的氣泡重新溶回血漿裡,再經由緩慢減壓過程讓氣泡慢慢地從肺部呼出。治療過程中有氧氣大量溶解在血漿裡,所以可讓受傷的組織獲得充分氧氣進行修復。
李祥安指出,高壓氧治療一開始是美國海軍用來治療潛水人員常見的減壓病,後來陸續應用到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骨髓炎、腔室症候群、困難癒合的傷口、突發性聽力損失和慢性疲勞等。
李祥安提醒,近年來潛水活動越來越受歡迎,若是新手想學習潛水,務必尋求專業教練帶領及教學,學習關於潛水安全的各種知識;擁有專業證照的潛水老手更不能掉以輕心,上浮減壓時務必遵守減壓表;潛水結束後24小時內盡量不要搭乘飛機,以免發生後遺症。
圖一:李祥安醫師希望接受高壓氧治療的病人,都應由高壓氧專科醫師詳細評估。
圖二:民眾如果出現關節痛等症狀,應該盡快尋求專科醫師的意見。(示意圖)